全店,全館商品單筆消費滿1500元免運費,限台灣地區 (特殊商品除外,另見網頁說明)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內容簡介 本書首次將國家級環島慢速路網全公開,是一本非常與眾不同的旅行文學書與環島工具書。 「千里步道籌畫中心」集結民間社會力量,一起探索、試走,歷時五年後,串連出一條山海屯近三千公里無斷點的環台千里步道,它是一條只提供徒步行走與單車騎乘的美麗路徑。而串連步道最深的五位「千里步道」夥伴,將他們心中最縈繞不去的路上風景、土地記憶、生命故事、社區印象等旅行印記,透過耐人尋味的樸實文字寫成一篇篇動人文章,相當推薦在週休假期輕鬆走一趟,就能到感受到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無限魅力: ●沿著南勢溪畔有一條保留自然野趣的童年上學路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就像一首永無休止的樂曲,沿線經過的社區、小徑、自然風光,既是千里步道上的珍珠,更是五線譜上美好的樂符。這一條美麗步道,因為你的啟程,譜寫出更多動人詩篇與行旅故事;而我們的美麗之島,也將因為眾人的夢想澆灌,不再有過度的水泥與工程、毒害山川農田的除草劑、和迫使我們閉上眼睛的夜間強光……。有一天,你我攜手同行,步道已然成蔭,化為綠道,串成一張美麗的網! §作者簡介 【策畫】 千里步道運動始於2006年4月23日,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聯名邀請眾人共同參與, |
【作者群】 陳朝政 黃詩芳 楊雨青 §書籍特色 1.台灣第一條環島慢速路網,專為雙腳與單車凸台灣 2.環島分段大旅行、精選路段小旅行,應有盡有、各取所需 3.引動一波的「新環島運動」,響應綠色慢速深度旅遊 4.啟動守護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
§讀者群分析
【美好生活必讀】
1.寫給熱愛旅行、喜歡大自然的人:改用輕裝慢速、吃在地食物等方式走進自然,將更能感受大地的美好、社區人情的溫暖;以汽機車為主體的旅行方式,只會讓心變得更急躁。
2.分享有心規劃環島壯舉的人:適合環島小尖兵、青少年環島壯遊、不老環島健行者,學校企業等機關團體,甚至可推薦給國外旅人,可分段、分時善加利用的環島路線建議書。
3.週休二日最佳的旅遊建議行程:特別規劃體驗一小段環島輕旅行的建議行程,感受由南而北各具特色的慢速深度的生態與人文之旅,非常適合隨時出發。
4.同步升級更新步道旅行新觀念:包括台灣各地方文史、生態、旅遊登山、社區發展協會等團體,同步升級對環島步道價值的認同,一起了解共同認養與維護。
5.想為台灣做事的公部門必讀:掌管光觀、環保、交通、工務等公部門,宜深入了解徒步者與自行車的路權、鄉野三害、步道工程、光害問題、綠色低碳交通等問題,給予這條美麗的千里步道應有的資源投注,讓它成為台灣的重要觀光景點。
目錄
【熱情推薦】跟著千里步道環島走透透 田秋堇‧何献瑞‧卓政宏‧林三元‧姜惠琳‧紀 政‧張曉風‧連錦堅‧陳文彬‧陳曼麗‧曾志朗‧賀陳旦‧黃淑德‧劉克襄‧魯文學‧賴榮孝‧謝怡芬-Janet
【編 者 序】千里步道上綴滿粒粒珍珠 周聖心
{Part One}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千里步道運動是一群熱愛環境、勇於做夢的人的偉大夢想,而運動的三位發起人:黃武雄、徐仁修及小野,是如何詮釋他們心目中的千里步道?對這個夢想的實踐,又有什麼樣的期待……
【發起人的話u】慢慢形成的路跡最美 黃武雄
【發起人的話v】千里步道,讓人和土地重新連結 徐仁修
【發起人的話w】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步道 小野
{Part two}
環島千里,展讀一頁路上風景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沿線經過的社區、小徑、自然風光,既是步道上的珍珠,更是五線譜上美好的樂符;選擇十二條精選路線,藉以訴說這五年間我們所看見的風景,以及千里步道運動的深刻內涵……
00 行前通知,旅人必讀
──響應「輕裝慢速‧節能減廢‧無痕旅程」的環島方式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圖】
01 從「漢順上學路」開始
——走一段千里步道
【精選慢速地圖‧一日遊】漢順上學路
隨著都市擴張,搭船渡過青潭的光景不再,而一條上學路,成為鄉愁之路……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新店-蘇澳
全長106公里,穿越桶后進入宜蘭……
02 慢行島嶼之東
——120公里蘇花行腳
【精選慢速地圖‧三日遊】蘇花行腳
只有慢行,才能感受到浩瀚海洋與巍峨山交會處的壯麗景致……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蘇澳-光復
全長131公里,登東澳、大南澳越嶺道,遇見不同族群移墾的聚落……
03 山海之間的縱谷記憶
——浪遊縱谷
【精選慢速地圖‧三日遊】浪遊縱谷
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懷抱著一片沃土,不僅山光水色,更有溫厚的人情……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光復-台東
全長156公里,低碳、減廢,浪遊於花東縱谷中……
04 聽見海的聲音
——走近阿塱壹
【精選慢速地圖‧一日遊】阿塱壹古道
原始的海岸,有圓潤的南田石、不定期拜訪的嬌客綠蠵龜……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台東-恆春
全長150公里,行經台灣最美的原始海岸線……
05 一條生命歸鄉旅程
——從原鄉到客庄
【精選慢速地圖‧二日遊】屏東六堆單車環圈
排灣、魯凱、客家、閩南、平埔……,族群薈萃,呈現出多樣的文化生活與景觀風貌……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大武-內門
全長168公里,展現熱帶島嶼風情與八八風災後的重建能量……
06 追尋海洋與大圳的記憶
——台江青春夜行
【精選慢速地圖‧二日遊】台江夜行
沿途有海濤聲,夕陽餘輝,螢火蟲飛舞,以及鄭成功開台歷史故事……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內門-斗六
全長171公里,走在充滿新綠的鄉村,感受好山、好水、好人情……
07 來去虎尾,追火車
——百年糖廠文化路徑
【精選慢速地圖‧一日遊】虎尾追火車
追逐糖廠運蔗的「五分車」,趁著不注意伺機抽出青白蔗枝,咬下一口感受甜滋味……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西螺-七股
全長117公里,水圳河海交錯縱橫四百年來的人文風情……
08 屬於我們的大河戀
——溪南‧溪北
【精選慢速地圖‧三日遊】彰化試走路線
大河沖積出平原的豐饒、孕育了在地文化,但也形成溪南、溪北不同的生活樣貌……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卓蘭-溪州
全長104公里,島嶼最豐美的平原地段,親炙果樹稻米的故鄉……
09 念念山線.戀戀山城
——千段崎古道、舊山線鐵道
【精選慢速地圖‧二日遊】台中試走路線
騎一趟以藍天綠蔭為伴的自行車道,試著重新找回鐵道與在地生活的連結……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斗六-獅潭
全長164公里,途經東勢、石岡、南投,九二一重建力量震懾人心……
10 台北.里山
——環台北一周的新郊山運動
這條環圈串連起大台北,,延伸出新郊山運動的思維……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獅潭-新店
全長153公里,桃竹苗地區山線風光秀麗;沿途客庄令人駐足、流連忘返……
11 慢行水鄉宜蘭
——千里步道示範區願景
【精選慢速地圖‧二日遊】宜蘭區域路網
邀請你親身感受沒有水銀燈、除草劑、水泥護欄「鄉野三害」的農村小徑……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東部海線
全長641公里,徜徉於西太平洋的海風與東台灣壯麗的山光美景之中……
12 一生要去一次的巨大地景
——彰化海岸行腳
【精選慢速地圖‧二日遊】彰化鹿港-芳苑普天宮
寬闊近八千公頃的泥質灘地,餵養了潮間帶的豐富生態,更是在地人的經濟來源……
【千里步道環島路網】-西部海線
全長618公里,聚落與海洋的交界,台灣土地上說不完的故事……
【致謝】感謝、感謝、再感謝
【熱情推薦】 跟著千里步道環島走透透
田秋堇(立法委員)
小時候,父親常帶全家人去步道健行,在白色恐怖戒嚴時代,全家人走在藍天之下被青山環繞的點滴,成為我成長過程中最珍貴的記憶。長久以來,大自然的美麗與力量,陪伴我度過對抗獨裁的孤獨歲月。請給你的孩子最美好的禮物,接近大自然,千里步道就是最好的開始。
何献瑞(「背包客棧」站長)
凡事講究速度的現代,目的往往太被看重。且讓我們隨著這本《千里步道,環島慢行》,放慢腳步,重新認識那些以往被忽略的景物、歷史與故事。
卓政宏(友邁科技董事長)
曾經,路是人走出來的。現在,路卻是機器開出來的,也是機器走的。《千里步道,環島慢行》一書引領你回去人走的路。
林三元(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
人經常看大不看細,目光所及,泰半是光鮮亮麗,從自身健康到國家危機,都是禍到臨頭才著急,此時才明白「魔鬼藏在細節中!」的深意,這是我從「走路」悟出來的道理。歡迎加入,《千里步道環‧環島慢行》行列,讓台灣環境改觀、你我生命更精采!
姜惠琳(美商如新華茂(股)公司台灣分公司總裁)
環台千里步道網帶來的不僅是健康及環保議題,更是啟動人文與自然緊密連結的大地行動;期待有更多人一同來參與這場守護台灣文化與大地的新公民運動。
紀政(希望基金會董事長)
寶島台灣之美,國際健走友人衷心讚嘆;千里步道與萬步寶島,則是美麗的結合;全力推薦《千里步道,環島慢行》這本充滿熱情與生命力的好書,並祝大家:走出自己的精采一條路!
張曉風(知名作家)
讓我 用腳趾 丈量大地
用手指 為后土描容
用肉眼 俯仰山水
並以我凡胎之身
叩問一條古道的悉悉索索道之不盡的語言
連錦堅(「台灣行」推廣中心總監)
感謝「千里步道」好夥伴們的用心與付出,這本書讓我們「行」銷台灣的意志更加堅定。環島11號國道──你行,我行,台灣一定行!
陳文彬(「靈魂的旅程」導演、「不能沒有你」製作人、編劇、男主角)
推動「千里步道」並不只是要維護一條可以讓你健身、觀賞風光、心情舒坦的有型道路,「千里步道」其實是我們終極一生,努力在心底追尋的那處安逸、和諧的故鄉!
陳曼麗(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
能欣賞大自然的人,真有福氣。每天能在自然步道上行走的人,更有福氣。在環境保持美好的地方,會有很多自然界的朋友往來,樹梢腳下都有輕輕的問候。生命與自然結合,真美!
曾志朗(行政院政務委員)
等稿中
賀陳旦(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浮躁的台灣,需要放慢速度;善良的天性,需要互動蔚成友善的國民性;一窩蜂,把好事都擠成壞事。
「千里步道」不給答案,只知道:起步往前,問題就在腦後了!走路去吧!走向自己喜歡的路,悠悠的走去……
黃淑德(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
厭倦高速道路、高鐵,千遍一律的停車、上車旅遊了!《千里步道,環島慢行》這本書邀請你用腳的速度、眼的視野,走入山野、老徑,從拜訪小地方體驗身為台灣人的幸福。
魯文學(開卷好書獎《說走就走》作者)
自己環島後發現,雙腳走過,才有情感;全台千里步道將把我們的心、情感和記憶,像絲網上的水珠般地綴在這土地上。
賴榮孝(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
邀請大家透過《千里步道,環島慢行》這本書一起親腳踏騎,感受土地的起伏與脈動,領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創傷。
謝怡芬-Janet(《瘋台灣》節目主持人)
因為主持旅遊節目,上山下海造訪台灣許多美景、親身感受濃濃的人情味。得知現在有一條環台千里步道的慢行路網,讓我也迫不及待想走一趟!
【編者序】
千里步道上綴滿粒粒珍珠
中學時因為不善背書,想避開史地,所以讀了甲組。到了後來才知道,就算只是要應付史地考試,也不能單靠背誦死記,尤其,史觀和地理感,更需要以文化作為整體掌握和脈絡理解的基底;我的台灣史地學習,一直遲至參與步道運動,走訪各地進行路網串連時,才得到全新啟蒙的機會;因為,唯有當你一步步慢行深入在地時,才能更真實的體驗我們所生活的這塊土地,之傷、之美、之夢。
還記得千里步道甫發起的二○○六年,一天早晨在公園裡,一起運動的媽媽們看到報上報導,便興奮的問我:「千里步道在哪裡?什麼時候帶我們去走一走?」步行、走向遠方的想望,不論是誰、在人生中某個階段或許多時候都會自然萌生──雖然每個人的理由和目的都不一樣,但不論步行的目的為何,都有著共同的核心內涵:透過身體的移動、心靈的鍛鍊、視野的延伸,不僅能暫時逃逸框架,逸出原本慣習的生活軌道,同時還能強健體魄、接近自然,創造無限的精神之美;而在走向他鄉的旅程中,遇見社區、遇見他人,因為是路過、是短暫,常常更形浪漫、珍貴,也因此許多小說和電影,即是以旅程作為生命轉折與蛻變的場景。
小小島嶼,處處都是小宇宙,說不盡的精采與故事,每一次行旅,都是再一次生命的展讀;而千里步道環島路網就像一首永無休止的樂曲,沿線經過的社區、小徑、自然風光,既是千里步道上的珍珠,更是五線譜上美好的樂符。因此,這本書不以帶你去到觀光名勝為目的,而是透過參與步道串連最深的五位核心夥伴的眼睛和感動,要將我們在串連三千公里環島主幹道過程中,最縈繞不去的路上風景、土地記憶、生命故事與社區印象,透過樸實的筆,分享予你。書中每條行腳浪遊路線,都盡量避開川流不息車潮的大馬路、且緊密扣連著不同在地特色、生活內涵與價值。例如:
沿著南勢溪畔充滿六○年代自然野趣的童年上學路、拉扯於環境守護與開發主義之間的蘇花線、徜徉於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懷抱間有機綠活的浪遊之旅、島之南境亟待守護的最後一段珍貴原始海岸線、盤根交錯充滿原客風情與猶如歷史劇場重現的南島路網,當然也有以嘉南大圳為橫軸串連山海的台江青春夜行路、或是蜿蜒於母親之河濁水溪流域間的社區走讀、以百年糖鐵軌跡為肌理所鋪展開來的兩鐵並行與世紀交會、廣袤達八千公頃蘊含豐富潮間帶生態的大城芳苑海岸、靜謐隱於竹苗山巒間的客家聚落與停駛十二年後重新復駛的舊山線所代表的歸鄉情懷,以及大台北盆地為腹地,結合社區都會自然健康手作創意等多元主題的台北里山新郊山運動,和將浪漫夢想化為具體實踐的宜蘭太和八寶示範道的點滴故事……。透過十二篇精選路慢速地圖主文的呈現,以及在地生活達人的帶路,要陪你一起走向遠方,展讀屬於這塊土地的記憶、當下與未來。
夢想的種子已在你的心中悄然萌芽,有一天,你將拾起行囊,走向遠方,走向無限;而這條匯聚眾人之力所串連起的環島千里步道路網,也將因你的啟程,譜寫出更多動人詩篇與行旅故事;而我們的美麗之島,也將因眾人的夢想澆灌,不再有過度的水泥與工程、毒害山川農田的除草劑、和迫使我們閉上眼睛的夜間強光……。有一天,你我攜手同行,步道已然成蔭,化為綠道,串成一張美麗的網!
文.周聖心(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
【發起人的話u:黃武雄】
慢慢形成的路跡最美
「試想,一條環島的「11號國道」,專為雙腳及單車所提供的美麗步道;
試想,一條沒有水銀燈、除草劑與水泥護欄「鄉野三害」的山徑古道;
試想,一條不經大興土木,就能串連起台灣各地美麗風光的千里步道。」
──黃武雄,〈夢想一條環島的千里步道〉
經常聽聞人們由於長時間生活在城市中,一到假日便想盡辦法往戶外跑,藉以釋放有如水泥般固結窒悶的生活壓力。然而也愈來愈多人發現,即使到了郊外,「水泥」仍如影隨形,「現在到處都是水泥化,很多山路也都水泥化了……;山壁弄了一個水泥護牆,山崖也弄了一個水泥護牆。」千里步道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黃武雄老師便形容,「人走在上面,就像走在排水溝一樣。」
二○○六年四月二十三日,在黃武雄老師、徐仁修老師與小野先生等發起人的號召下,千里步道運動正式啟行,盼透過環島路網的建立,串連起各地美好風光與社區,並拋出議題引發社會討論、帶動公民參與,其中「鄉野三害:水泥化、水銀燈與除草劑」正是一道刻不容緩卻又不容易解決的習題。
(小標)千里步道,不只是步道……
由於喜愛獨自步行在鄉野小徑中,黃武雄深刻地觀察到,水泥化、水銀燈及除草劑正是破壞鄉野環境與景觀的重要元凶。他生動的形容,走在兩側都鋪滿水泥的山路中,就像走在排水溝,看不見外頭的景色,也無法走近就在路旁的小溪,「望不到未來,也望不到世界……。」
擔心山壁崩塌、擔心洪水或溺水、種種擔心……,於是人們用水泥框出一個「安全」的世界,人們因為過度的擔心、不安全感,反而將整個環境塑造成今天水泥化的樣子,嚴重破壞生態、破壞環境。而被廣泛大量使用的除草劑,則使得農村鄉野經常可見路邊成片枯萎焦黃的草叢,黃武雄認為,這些年台灣開發得過了頭,「整個開發的過程,我們完全忽略了精神生活、忽略了自然之美,更忽略了環保與生態。」
「我們還是一直沒有回過頭來好好珍惜這些東西,」黃武雄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的生活變得非常窄迫,「緊張、快速、注重所謂效率」;他說,有很多問題應該重新去思考,而千里步道提出一些願景、一些議題,讓大家重新思考我們要經營出什麼樣的生活環境、跟自然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相對於社會主流,這是極其微弱的聲音,但這樣由下而上的討論和公民參與,將會讓這個社會慢慢變得成熟。
千里步道運動關心的議題包括生態保育、地方文史、在地產業、綠色交通、弱勢路權等,尤其是行人與單車的路權,黃武雄特別指出,由於台灣大部分的道路都為汽、機車設計,行人與腳踏車幾乎沒有存活的空間,而千里步道串連的環島路網不只是在鄉間、山野與海邊,也會經過城鎮與都市,若有一條管制汽、機車的路線,有可以安靜下來而不用沿途躲車子的人行空間,這樣的環島路網將會變得更吸引人,甚至成為台灣在國際間重要的象徵和景點。
黃武雄舉例,日本的道路兩側都很寬,保留單車與行人使用的空間,「腳踏車跟人所占用的路面常常超過汽、機車的路面」,他說,因為路幅較寬,騎單車的人不會威脅到行人的安全;反觀台灣近幾年興起的單車熱潮,則是朝向休閒化,單車道幾乎都設在河濱,然後與行人步道擠在一起,威脅行人安全。本來單車與行人可以共存的,卻因空間窄迫,變成對立。
在都市裡想要爭取單車與行人的空間,何其困難。黃武雄表示,千里步道提倡單車生活化,希望讓單車成為一種交通工具,上班或上學都可以走路或用單車代步,減少了汽機車的污染,整個環境和生活品質就會提升。
(小標)千里步道是台灣的文化網、環保網、生態網
伴隨著諸多參與者對千里步道運動的想像和著力,環島路網逐漸串連成形,談到對路網最初的想像,黃武雄說道,由於山有山的景觀、海有海的風趣,環島路網的基本設計是沿山一條、沿海一條,加上台灣許多東西向的河川,可以把山與海的兩條路徑,密集的串連起來,形成很多方格子的的環狀路網。「千里步道網不只是一個路網,更重要的是步道運動結合了很多專業者和在地達人,沿途勘查許多文史景點、生態環保據點,走在路上可以去拜訪、去參觀那些景點,而這些景點則說明或展現了台灣文化與自然的特色。」他舉例,比如鍾理和紀念館、虎尾布袋戲館和糖廠、宜蘭酒廠,還有鍾肇政人文步道、瑞穗的掃吧遺址、過港的貝塚等,「這些景點就像珍珠,千里步道網就像一張大漁網,而這張大漁網掛滿著無數珍珠,構成了台灣的文化網、環保網、生態網。」
目前這個步道的初步規劃已經完成,下一階段就是與公部門討論,將千里步道的理念具體落實。黃武雄說,路是人的腳跡走出來的,而慢慢形成的路跡是最美的,但現在很多地方已經過度開發,「所以要慢慢把它恢復過來」。重回自然、減少人為,再加上一些適當管制,而這些都需要更多社區與在地居民的參與。
黃武雄分析:過去,很多人存在一種幻想,認為有「車潮」就會帶來「錢潮」,「但這只是一個想像,因為汽機車往往只是呼嘯而去」,人們最終不會停留在這裡;他認為,我們要的是「人潮」,當人們走路或騎腳踏車經過的時候,他們會注意周邊發生些什麼事、會察覺這邊有間小店或是吸引他們的有趣事物,他們才會留下來停駐或住宿。黃武雄說,千里步道運動,不只是中產階級的運動,也同時照顧地方產業重視「小民生計」。千里步道路網經過的地方會帶來商機,因為「腳跡就是肥」,社區也將因此而活絡。車潮只有帶來破壞,給地方居民會發財的幻象,其實只是方便土地炒作,方便大財團進來開發,留下一大堆難解環保、生態等問題,把台灣原有山海之美,變得醜陋不堪。
因此,千里步道選定宜蘭開始推動「示範路段」,與地方居民對話、取得公部門支持,「提出我們認為比較理想的道路規劃,例如縮減水泥路面及拆除護牆,恢復道路兩旁的綠帶及植栽,近河溝處自然親水,周遭以人工割草代替殺草劑,減少光害。」黃武雄說,示範路段的推動,必須與在地力量結合,與社區農民漁民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持,改變主流的觀念。推動的過程,包括宜蘭的農路、雲林示範道和台南山海圳綠道等等,將會在千里步道網站上持續披露,各地可以參考,以此參與認養、維護環島路網中的其中一段。
(小標)當作獻給孩子的成年禮
「走在這樣一條路,讓你的心可以安靜下來,」黃武雄說,他喜歡獨自走路,夜裡或白天,山裡或海濱,一個人慢慢走路,可以想很多東西,有些時候欣賞周邊的景物,沐浴於日月星光,接近蟲鳥花草、甚至默默的進入內心世界,靜靜的跟自己對話,這對於每個人,是重要的生命經驗。「即使對一個年輕人來說,」他說,在這塊土地長大的孩子,每天都在考試的壓力、在父母教師的督促下過日子,而空間擁擠的城市,能給孩子去感受的東西又很侷限。「孩子們是望向未來的,」孩子們長大前,若能以自己雙腳踏上這塊土地,踩單車或走路,沿著這一條美麗的千里步道,去遊歷,去經驗,繞行台灣一周,「這對孩子們會是滿有意思的成年禮。」(採訪撰文.陳朝政)
【黃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