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電視越開越大聲?別急著買助聽器!專家解析「輔聽器」與「助聽器」的關鍵差別
(本文由樂齡網「熟齡生活顧問」團隊提供)
家中的電視音量,是否已成為家人溝通的背景噪音?或者,與爸媽對話時,總是要不斷重複、甚至拉高音量?當這些情景一再上演,許多子女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該帶爸媽去配助聽器了」。
然而,許多長輩對「助聽器」抱持著抗拒心理,加上其高昂價格與複雜流程,常讓一片孝心停在原地。其實,在問題變得更嚴重前,我們有一個更溫和、更貼心的選擇——「輔聽器」。本文將為您徹底解析這兩者的關鍵差異,幫助您做出最正確的判斷。
核心關鍵:輔聽器 vs. 助聽器,一張表看懂差異
在深入介紹產品前,我們先用一張比較表,快速建立這兩種輔具的核心觀念。簡單來說,「助聽器」通常是受政府管制的醫療器材,而「輔聽器」則屬於消費性電子產品。
比較項目 | 輔聽器 (Personal Sound Amplifier) | 助聽器 (Hearing Aid) |
---|---|---|
產品屬性 | 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 | 通常為醫療器材 |
核心功能 | 將您想聽的聲音(例如:人聲、電視聲)直接放大,清晰地傳入耳中。 | 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聽損狀況,客製化地補強較弱的聲音頻率,讓整體聽感更自然。 |
適用對象 | 聽力輕微退化,但在特定情境下需要聲音輔助者。適合做為聽力保健的第一步。 | 需經醫師或聽力師診斷,確認有中度至重度聽力受損者。 |
選配方式 | 無需驗配,隨買即用。通常也可透過APP或按鈕自行調整音量。 | 需至聽力中心或醫院,由專業聽力師進行聽力檢查與「客製化驗配」。 |
價格區間 | 相對親民,約 數千元至一、兩萬元不等。 | 價格較高,單耳約 數萬元至數十萬元不等。 |